close
近期的一篇報導,道出台商的窘境也透露的台幹的未來,
在在都說明了一件事,台灣護照不是護身符,台幹也不再擁有過去的優勢就業條件.
~~~~~~~~~~~~~~~~~~~~~~~~
[09年攝於外灘]
工商時報【記者夏幼文/上海報導】
富士康大幅加薪的效應持續擴大中,最近台商企業紛紛加入調薪的行列,將原本相對低薪的陸籍專業經理人調高,但原本高薪的台籍專業經理人卻在相對減薪中,兩岸的專業經理人的薪資競賽,已經拉近距離。
最近有家德商到台灣找尋專業經理人來中國工作,應徵的台灣專業經理人開口要求至少2萬元人民幣(下同)薪資,結果德商決定回上海找尋人才,因為在上海只要花1萬5000元就能找到相同能力的專業經理人。
[從浦東看外灘景_浦東的進步與日俱增,目前兩岸的房價地位已不分軒輊喔!]
6月14日上海虹橋機場直飛台北松山機場,對台幹來說回台灣更近了,但昂貴的飛機票價卻讓他們返鄉的意願降低了,因為公司的補貼逐年遞減,過去台商企業給台幹一年4到6趟的機票,但現在已經減少為3趟到2趟,有的甚至不補貼了。
Local Pay已成趨勢
以前到中國上班的台幹有津貼加薪等等許多福利,這兩三年一項一樣項地慢慢被削減,最後甚至全部取消,很多台幹挖苦自己在中國大陸其實比較像是「台勞」,拿中國Local Pay已經成為台幹在中國發展的趨勢。
[高樓很多是外地人買了,阿拉上海人還是覺得住在弄堂好喔!]
在薪資縮水,物價高漲,台幹開始勤儉過日,以前台幹的太太們在家樂福、大潤發買菜,有時還會跑到上海專門賣給老外,東西最貴的City Shop超市奢侈地買菜,但現在不是團購,就是和上海女人一起去菜市場殺價,買一把2元的青菜。
[亂亂的弄堂裡,也有它亂亂的味道~]
這些年台幹面對的環境是位於台灣的母公司不願投入更高的人事成本外派幹部到中國,有的甚至不給任何津貼,只願意提供租房津貼或是宿舍,不再補貼其他費用。住在上海長寧區的楊先生就抱怨台北總公司沒有加薪,上海的房東卻是年年來談漲房租,實在吃不消。
在台資IT業擔任經理的小陳(化名)說越來越多的台灣企業根本不需提高薪資來利誘專業經理人到中國打拚,因為太多的台灣經理人想要來中國賺個「中國經驗」,除了給歷練「中國經驗」的機會外,台灣老闆付給台幹實質福利是越來越少了。
某家大型的3C通路商給新進台幹的福利就是3,000元一個月的房租津貼,其餘甚麼都沒有增加,還是一堆員工搶著來上海工作。小陳苦笑地說,在中國一片漲薪潮中,台幹並沒有受惠,許多台資企業老闆是以降低台幹高薪,來拉高陸幹的低薪。
台資企業中這一兩年已經見到陸籍專業經理人拔升為總經理的職位,小陳就說台資企業不可能永遠將陸籍幹部停留在副手的職位,台幹總有一天要面對陸籍幹部往上爬,甚至超越自己的職位與薪水。
[民居和商業街同時新舊狹雜,是泰康路到隨處可見的衝擊畫面!]
台幹拿高薪理由變少,陸欣置業副總經理江堯舜就表示,台籍幹部與陸籍幹部遲早要融合在一起,早晚要拿到檯面上相互比較。如果台幹放棄來自台灣的優越感,撇開與老闆是同鄉的情誼,對企業的忠誠度比大陸同事來得高等等情感因素,台籍幹部拿高薪的理由似乎就變少了。
[上海市區瞰景_上海大都數的市井小民還是住在這樣的弄堂裡]
他認為,最後兩岸專業經理人必須以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一較高下,台幹才能心安理得領高薪,否則始終都會有不安全感,會被陸籍同事所取代。兩岸人力專家黃至堯表示,台籍幹部與陸籍幹部的薪資待遇最後的決戰點不是出生何地,而是本身在中國競爭的潛力高低。
全站熱搜